一.2011年4月24日联考考情分析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拉开序幕,许多考生已经开始复习。其中,逻辑判断这个题型复习难度较大。这一题型涉及较多地逻辑专业知识,有其固定的逻辑推理规则,对考生来说比较陌生。而考生又往往凭借感觉解题,虽然可以做出一部分题目,但准确率却较低。其实,有规则也就有技巧,吃透了规则也就掌握了技巧。在前期备考阶段,攻克基础又很重要的题型,对广大考生们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华图就介绍一种逻辑题型的技巧,帮助考生快速攻克。
集合推理是逻辑判断中的一个重要题型,该题型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分析出题目中不同集合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常见如包含、被包含、相交、相离关系等。集合推理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题型,考生只要能够掌握应试技巧,并辅以适当练习,此题型基本可以做到不失分。
4.13联考离我们越来越近,考生们都在紧张的备考之中,华图公务员[微博]考试研究中心研究指出,集合推理是逻辑判断中的一个重要题型,该题型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分析出题目中不同集合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常见如包含、被包含、相交、相离关系等。常见的四种考试题型如下(以S.P分别代表某个集合):
继2010年的425联考与918联考后,2011年4月24日,福建、黑龙江、辽宁、广西、贵州、河北、青海、江苏、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宁夏、江西、山东、山西、海南、天津、西藏、云南、陕西,多达21个省、市(区)同时进行省级公务员考试。本次联考从参考省份数量和报名人数来讲,都堪称前所未有。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会遇到这类逻辑题目:题干所给的信息中包括“如果.。.那么.。.”、“只有.。.才.。.”、“必须”等关键词语,要求从所给信息中推出一个结论。这就是形式推理的一种类型。华图教育提醒广大考生,形式推理只需关注形式,即先把关键词语简化翻译,再按规则进行推理。
【技巧点拨】集合推理的题型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历年所考到的知识点都是一样的,无外乎即是:换位技巧、推出技巧以及递推技巧三大类。下面华图公务员[微博]考试研究中心以近几年的国考及联考真题为例讲解,以作参考。
- 所有的S都是P,用“→”来指向的话,考生可以直接将句型简化为:
此次联考行测题目中,判断推理模块的具体题型分类及题量与2010年的两次联考、2011年国考相比,呈现出以下一些变化趋势,具体数据如下表:
例题:食品安全的实现,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只有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不可能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由此可以推出( )
【例题】犯罪行为不是合法行为,故意杀人是犯罪行为,故此我们可以推出()
S→P。例如: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其要求考生分析的就是10年以上电梯和更换钢索两个集合概念间的关系,属集合推理题。考生可直接简化为:10年以上电梯→更换钢索。
题型
A. 要想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
A。故意杀人不是合法行为
所有的S都不是P,简化为:S→-P。
有的S是P,简化为:有的S→P。此类题型考生做简化时,必须加上“有
20100425**联考**
B. 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实现食品安全
B。不合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的”两个字,否则容易概念混淆,无法与“所有的S都是P”做区分。
20100918**联考**
C. 有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就能实现食品安全
C。不是犯罪行为一定合法
- 有的S不是P,简化为:有的S→-P,道理同上。
2011年国考
D. 一个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政府,即是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政府
D。有的犯罪行为是合法行为
考生只要看到类似上述四类表达形式中的一种,即可断定该题型需要考察的就是集合推理的知识。集合推理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题型,考生只要能够掌握相应的应试技巧,并辅以适当练习,此题型基本可以做到不丢分。
20110424联考
答案:B
【答案】A
【技巧点拨】集合推理的题型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历年最常考到的知识点无外乎即是:换位技巧以及递推技巧。
20110424河北
解析:第一步,关键词语翻译。
【解析】分析题目信息,将题中信息翻译简化为:犯罪行为 à -合法行为 ;故意杀人 à 犯罪行为。直接根据递推推理规则: AàB, BàC即可推出AàC。因此,将题目信息递推即为:故意杀人 à-合法行为。答案选择A
- 换位技巧:即要求考生在做题时,能够恰当的对题中的集合概念关系
判断推理
“如果A,那么B”可翻译为A→B;“只有B,才A”可翻译为A→B。即A是充分条件,B是必要条件,箭头指向必要条件。“A必须B”,B是必要条件,也翻译为A→B的形式。
【例题】吴教授跟学生讲系统论,他说:“许多系统是可观测的,但是‘黑箱’却不可观测。”有四个学生据此作出四个判断,哪个是正确的呢?
进行换位,得出正确答案。如何进行恰当的换位呢?也即是对上述题型的换位考法:
图形推理(5)
例题找到关键词语,即可简化翻译成
A。“黑箱”不是系统
①所有的S都是P可以换位成:有的P是S。例如:所有的江苏人都是中国人,必然可以换位成有的中国人是江苏人。
图形推理(5)
食品安全→政府管理,政府管理→协调配合,—监督机制→—协调配合
B。“黑箱”是系统
②所有的S都不是P,很简单,可以换位成:所有的P都不是S。S和P两
图形推理(10)
第二步,逆否命题推理
C。有的系统不是“黑箱”
个集合间是完全分离的关系,不存在任何交集。
图形推理(10)
逆否命题即A→B等价于—B→—A
D。有的系统是“黑箱”
③有的S是P,S和P之间存在部分交叉,因此可以直接换位成:有的P是S。例如:有的青年人是爱国人士可以换位成有的爱国人士是青年人。
图形推理(5)
例题即可推理出
【答案】C
2.递推技巧即:AàB, BàC即可推出AàC。考生注意:B这个概念
定义判断(10)
食品安全→政府管理→协调配合→监督机制
【解析】将题中信息翻译简化为:有的系统 à 可观测 ;黑箱 à —可观测。观察题中四个选项,可知考官想问的是黑箱与系统之间的集合关系如何,再回到题目信息中,系统与黑箱之间无法直接建立联系,考生应当思考如何能让二者建立联系,只有使用换位技巧,黑箱 à —可观测,可换位成“可观测 à —黑箱”,至此,就可以与第一句“有的系统 à 可观测”建立递推关系,即为:有的系统 à —黑箱。答案为C。
前必须指代的是“所有”,而不能是“有的”。
定义判断(10)
选项B,—监督机制→—食品安全,是以上命题的逆否命题,符合推理规则。
【例题】某公司所有的销售人员都是男性,所有的文秘都是女性,所有的已婚者都是文秘,公司的总经理尚未结婚。
下面以近年的国考联考真题为例讲解该技巧在考试中的应用,考生可作参考。
定义判断(10)
考生在今后的复习中还会遇到大量的这类题目,只需依照以上例题的解析步骤,先翻译、再推理即可快速得出答案。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
【例题】犯罪行为不是合法行为,故意杀人是犯罪行为,故此我们可以推出()
定义判断(10)
分享到:
A。总经理是男性
A。故意杀人不是合法行为
定义判断(10)
B。已婚者中有男性
威澳门尼斯人官网,B。不合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类比推理(10)
C。女员工中可能有未婚者
C。不是犯罪行为一定合法
类比推理(10)
D。销售人员中有的已经结婚
D。有的犯罪行为是合法行为
类比推理(10)
【答案】C
【答案】A
类比推理(10)
【解析】这一题是集合推理中的特别题型,其特别之处在于可以应用更简单的解题方法将题中的复杂信息简单化,即用画图的方式解题,比如这道题,按照题目信息将图形画出以后可以直接看出答案就是C选项。
【解析】分析题目信息,将题中信息翻译简化为:犯罪行为 à -合法行为 ;故意杀人 à 犯罪行为。直接根据递推推理规则: AàB, BàC即可推出AàC。因此,将题目信息递推即为:故意杀人 à-合法行为。答案选择A
逻辑判断(10)
【例题】吴教授跟学生讲系统论,他说:“许多系统是可观测的,但是‘黑箱’却不可观测。”有四个学生据此作出四个判断,哪个是正确的呢?
逻辑判断(10)
相比较换位递推技巧来说,画图法更为简单快捷,但画图法也有其缺憾之处,该方法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一般适合用于两大概念间构成矛盾关系,且内部不存在交叉情况的题型中。若题目中的概念前存在“有的”两字做限定语的话,则不建议考生用画图法解题。
A。“黑箱”不是系统
逻辑判断(10)
【例题】出于安全考虑,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在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中有一些是S品牌的。所有S品牌电梯都不存在安全隐患。
B。“黑箱”是系统
逻辑判断(10)
由此可以推出( )。
C。有的系统不是“黑箱”
逻辑判断(10)
A。有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
D。有的系统是“黑箱”
首先,从总题量上看,本次联考共考了120道,延续了以往的联考考试总题量,但是创造性地取消了类比推理题。
B。有些S品牌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
【答案】C
其次,逻辑判断总共考了10道,题量上没有出现变化。但是逻辑判断中对翻译推理,尤其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以及逆否等价命题的考察仍是重点。
C。有些S品牌的电梯不需要更换钢索
【解析】将题中信息翻译简化为:有的系统 à 可观测 ;黑箱 à —可观测。观察题中四个选项,可知考官想问的是黑箱与系统之间的集合关系如何,再回到题目信息中,系统与黑箱之间无法直接建立联系,考生应当思考如何能让二者建立联系,只有使用换位技巧,黑箱
二。部分翻译推理真题示例
D。所有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使用年限都超过了10年
à —可观测,可换位成“可观测 à —黑箱”,至此,就可以与第一句“有的系统
【例1】食品安全的实现,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的管理。只有政府各部门的相互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政府进行有效管理。但是,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不可能实现政府之间协调配合的。
【答案】B
à 可观测”建立递推关系,即为:有的系统 à —黑箱。答案为C。
由此可以推出:
【解析】直接将题中信息翻译简化为:10年以上 à 更换;有的更换 à S品牌,S品牌à—安全隐患。观察题中四个选项,A项:有的安全隐患à更换,观察题目给定信息,安全隐患与更换之间只能通过后两句话递推建立联系,即:有的更换→—安全隐患。A项错在将不可能换位的一条信息进行了换位,所以不能选。B项:有的S品牌→更换。根据题目给定的第二句话:有的更换 à S品牌,我们可以根据换位技巧直接将其换位成:有的S品牌→更换。因此选择B。C项错误,在逻辑中,有的”这个概念可能表示是“全部”。跟生活中的概念很不同,因此C不能选。D项也是错在换位上,根据第一句话:10年以上 à 更换,我们可以将其换位成:有的更换 à 10年以上。因此D项也不能选。
【例题】出于安全考虑,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在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中有一些是S品牌的。所有S品牌电梯都不存在安全隐患。
A。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实现食品安全
综上,在集合推理中,推出技巧很少考到,就算考到也是比较简单,考生基本可以凭语感做出,递推技巧相对来说考到略多,但其技巧很容易掌握,最难的也是最常考到的就是换位技巧,因此考生在做2013年国考复习时,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提醒考生应当尤其注意加强对换位技巧的熟练把握,从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应试能力。
由此可以推出( )。
B。要想健全监督的机制,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
A。有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
C。有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就能实现食品安全
B。有些S品牌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
D。一个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政府,即是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政府
C。有些S品牌的电梯不需要更换钢索
【解析】本题属于翻译推理类题型。根据关联词,翻译得:食品安全的实现→政府的有效管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逆否等价,可得到: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没有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没有政府的有效管理→没有食品安全的实现。所以选择A选项。
D。所有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使用年限都超过了10年
【例2】出于安全考虑,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在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中有一些是S品牌的,所有的S品牌电梯都不存在安全隐患。
【答案】B
由此可以推出:
【解析】直接将题中信息翻译简化为:10年以上 à 更换 ;有的更换 à S品牌,S品牌à—安全隐患。观察题中四个选项,A项:有的安全隐患→更换,观察题目给定信息,安全隐患与更换之间只能通过后两句话递推建立联系,即:有的更换→—安全隐患。A项错在将不可能换位的一条信息进行了换位,所以不能选。B项:有的S品牌→更换。根据题目给定的第二句话:有的更换 à S品牌,我们可以根据换位技巧直接将其换位成:有的S品牌→更换。因此B项正确。C项错误,在逻辑中,“有的”这个概念可能表示是“全部”,跟生活中的概念很不同,因此C不能选。D项也是错在换位错误,根据第一句话:10年以上 à 更换,我们可以将其换位成:有的更换 à 10年以上。因此D项也不能选。
A。有些S品牌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
综上,在集合推理中,考生会发现递推技巧相对来说考到比较多,但其技巧很容易掌握,一般单考此技巧的题难度不会很高,如果考官要加大考题难度的话,会重点考察换位技巧或换位技巧与递推技巧的结合运用,因此考生在做2013年联考复习时,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提醒大家应当尤其注意加强对换位技巧的熟练把握,从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应试能力。
B。有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
C。有些S品牌的电梯不需要更换钢索
D。所有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使用限都超过了10年
【解析】本题属于翻译推理类题型。题目已知:“在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中有一些是S品牌的”等价于“有些S品牌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A项正确。题目只提到“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无法推出B项“有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有些S品牌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无法推出C项“有些S品牌的电梯不需要更换钢索”; “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无法推出D项“所有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使用限都超过了10年”。 所以选择A选项。
三。2011年4月24日联考翻译推理规律总结
首先,要注意相关的逻辑知识点的了解与应用,如充分条件(如果。.那么…)、必要条件(只有…才…)、逆否等价命题(A→B等价于B→A)等等。
其次,翻译推理的主题大多来源于生活,比如例1当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属于社会热点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生活中语言的同时,还要注重对语句之间的逻辑推导关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编辑:威澳门尼斯人官网 本文来源:2012公务员国考行测逻辑之形式推理关注形式,
关键词: